2005年12月25日 亚洲周刊言论

今天是实习的第一天,老总去马来西亚了,周一好似大家也不是太忙,以至于今天在办公室坐了一天,成果就是完整地看了几本亚洲周刊,习惯了竖排的繁体字(但是还是很容易读错行……),然后上了一天网,看了新浪和google新闻里所有的新闻……

之前在内地没有机会接触亚洲周刊,仔细看了看,才真的觉得这样一本杂志在香港这样的环境里真的是非常难得的。立场非常客观中立,分析鞭辟入里,语言既平实又精彩,力量很强。每看一篇文章,就会暗暗佩服杂志的老总,怎样能够在香港这样的媒体大染缸里出淤泥而不染的。而且不盈利,不赚钱,就为一种理想坚持很多年。主编曾经说,我们没有竞争对手,这是我们的优势,也是我们的悲哀。其实,如此的曲高和寡,何尝不是香港的悲哀?

读读竖排繁体仍旧费劲,做一些摘录吧,也算慢慢感受周刊的语言风格:

中国制度改革的很多理想似乎是远在天边, 但千回百转, 原来却是近在眼前的“宪法”。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政治地位却陷于暧昧的地带。它究竟是中国当前最高的法律, 还只是党政当局的花瓶?当中国高层官员及地方干部仍然相信“党大于法”, 那么宪法的权威性及其具体作用就不断被怀疑, 不断被阉割。
——《让宪法改变中国命运》 邱立本

对于这次会议, 不能只把眼光放在它所惹出的那些抗议和示威所造成的喧哗和不便上。诚如世贸组织拉米秘书长所说, 现在是个经济和贸易在开放中调整的时刻,在开放中得以生活改善的, 皆静默无言;反而是那些可能受到不利影响的, 则都敲锣打鼓。”
——《香港世贸会议的关键力量》

他们身穿救生衣跳进寒冷的海水中, 冒着生命危险冲撞全副武装的香港防暴警察……世贸建构下的不公平贸易制度, 勾起他们对社会主义公平分配的憧憬, 但又不愿回到共产国家封闭及专制的泥潭, 激发起一场新的国际主义运动。

从1999年的西雅图, 到2003年的墨西哥坎昆,由全球非政府组织连接的新国际主义运动者前仆后继,争取合理公平分配资源。然而,他们非常不满,为何这样的行动却常常在镁光灯和电视画面下被扭曲,使观众和听众出现认知误区,香港媒体这次也播放着同样偏狭的视野。譬如,反全球化和反世贸,反不公平贸易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也有人质疑,如果农民的诉求是有力的,为何不在国内向政府争取,而要跑到国外生事?更有人不解,为什么农民说“大米就是生命”,计算机可以是生命吗?总之, 农民已经被塑造成一群顽固的“暴民”。
——《世贸会议激发新国际主义动力》

[如果•爱]没有令人失望, 但也没有令人喜出望外。没有令人失望, 因为影片有陈可辛一贯的机敏, 眼光独到以及那种蜗牛式的对细节的一丝不茍……但[甜蜜蜜]洋溢着香港的情怀, [如果•爱]却连一点香港的气息也没有。戏里面的金城武最后对周迅说:“不要忘了北京”, 我也想告诉陈可辛,不要忘了香港。
——《映象的如果和爱》林沛理

2005年12月19日

2005年12月25日 亚洲周刊言论 已经有 2 张纸条儿了

  1. 青岑 说:

    羡慕die了

  2. qing 说:

    那我就羡慕的die去live来了,真蹩脚的语句:(原来到这个宝地来了。看到第一段的时候,不知怎么就直觉想到李熬在北大演讲时搬出的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