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品质

这是商人们常说的一句话,虽然他们心思并不真在这上头。
这是小资们常提的一个词,虽然他们总把它等同于物质。
这是《三联》主编朱伟的一个专栏,每周阳春白雪一轮,品质得云里雾里。
 
啥是品质?啥样才算活得有品质?
我看到一个很喜欢的答案,老六的,贴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难怪他能做出《读库》。
 
老六论媒体品质——
      品质是一种姿态;
      品质是一些干货;
      品质就是不乏味;
      品质就是不过分;
      品质就是不偷懒;
      品质就是没有品质。
   
      分述之。
      姿态,按照我的理解,大概就是媒体所秉持的态度和高度。“高度”这个字眼用得有误,如果可以生造的话,我宁愿用“低度”这个词。这是我对媒体品质的首要理解:一家媒体的姿态越低,她的品质就越高。就像现实中,真正赢得大家尊重的,都是很随和谦卑的人。一份报刊一本书,读者花钱买回来,花时间读下来,不是为了看你来给人家上课,或显摆自己的深邃深刻。对于那些高高在上、以为自己享有文化霸权和批评特权的家伙们;对于那些拿了人家的红包写篇关系稿,为商家当托来引诱人民上当,还以为读者看不出来的家伙们,除了对他们竖起中指,我们还能干什么呢?当然,姿态不是作秀。有人老想着让自己放下身段,这说明他心中还有“身段”这个概念在作怪。就像视察灾区的领导,不管他伸向民众的大手如何温暖,不管他对着你和摄象机说出的话多么热乎,你都知道,他和你不是一个村子里的,你的生死与他无关,他的生活与你无关。而媒体的品质,要的就是读者的这种认同感:他愿意把你当成一个村里的。
      干货。在这个可以方便快速地进行复制粘贴的年代,我们接触到的,多是被别人咀嚼过无数遍的二手信息、重复资讯。所以新闻的品质对于我们这些从业者来说,就意味着视野的广度和深度。大到一家媒体,小到一篇文章,不能总是满足于从别的媒体处寻找信息源头,再进行走私、倒卖、搬用、整合、篡改、辩诬,而应该致力于让自己为别人、别的媒体提供干货,成为他们的信息源头。新闻发现,是一个媒体从业人员首先必备的素质,而一家媒体的价值,也在于与受众分享这些发现。
      不乏味。按照我原来的理解,做媒体、写文章,尽量别背“文以载道”的包袱。要想让文章不乏味,就要少搬弄大道理。事实,只有事实,才是生动的,鲜活的,有趣的。这是我的第一层理解:道理是乏味的,但细节不乏味。现在我的体会又多了两条:一,要想不乏味,你自己就不要是一个乏味的人。对,要有足够的热诚,对自己所要报道、展现的事情有冲动,有热爱,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职业荣誉感,这样才能抠出一些细微具体的乐趣。我们读一些文章,经常会有疏离、被拒的感觉,能感觉到作者和编者的血是冷的,干起活来一万个不情不愿的样子。这样的话,读者犯不着用热脸去贴你的冷屁股。二,要想不乏味,还需要一些叙述技巧和编辑技巧。从前我们往往不愿意这样做,老觉得更高的境界是大巧不工,是浑然天成。没错。问题是,连基本的专业规范和细部训练都不具备,那样的潇洒会给人你在力不从心、勉强硬撑的感觉。就像一些人,很刻意地将自己打扮得不刻意,这样别人感觉到的,可能是一种更糟糕的刻意。很遗憾,我见到的不屑于学习和提高的同行有很多,而他们对所报道内容的掌控能力和实现能力与他们的自信并不配套。
      不过分。写文章有两个糟糕的状况:词不达意、意不胜辞。前者的笨拙我们较好避免,后者的卖弄却很容易犯。钱钟书先生说俗气,就是给人一种“过火”的感觉。还有人说,幽默感就是分寸感。这也是我理解的品质:学会闭嘴。我一直认为总编室按字数给作者发稿费、按工作量给编辑记者发奖金的做法有不好的一面,就是逼着大家往文章、版面里掺水,于是整个媒体也给读者造成很水的感觉。所谓不过分,就是去掉这些水分。不过分的另一层意思是,不要对受众提过分的要求。刚才所说的高度,就是不要拿读者当傻子,现在应该再加一点,不能要求读者做圣人。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自己已经不花钱买书,却给读者开列六十本不可不读的书;自己的生活过得一团糟,却摆出姿态为别人指点迷津;我们也见到一些人,自己做着男盗女娼祸国殃民的事儿,却要求老百姓做德艺双馨的道德完人。所以,一家媒体应该制订两条最具体的稿件标准:不要给读者讲一些自己也做不来的道理;不要跟读者抒发一些自己也不相信的感情。
      所谓不偷懒,就是服好务。如今人们都已经懂得了这个最基本的道理:所谓商品,出售的就是服务。无论多么高尚高级的精神产品,也无非是要把花钱、花时间来读它的人们给伺候好。把读者不愿意费的劲自己下力气做好,剥茧抽丝,触类旁通,把一些零散的信息整合好,再提供一些更丰富的视角,就算得上功德无量了。这个说起来简单,但依然需要制订很具体的规程来要求大家严格遵守。比如说,我们可以规定:所有的见报见刊图片,必须要配发图注。要没有这一条,有的编辑还真的不愿意费这举手之劳。不过有了这一条,有些编辑也是只愿意付出举手之劳。比如我在这里夸夸其谈的一张照片,编辑发在版面上,可能会配一句话:“图为张立宪在夸夸其谈”。废话,跟照片本身传递的信息完全重复。您能不能多花些力气,多了解些背景,多写上几句话:张立宪在我报的业务培训会上夸夸其谈。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接受这么有面子的邀请,尽管现场的听众已经有一半睡着,但他还是足足说了两个小时,然后拿上六百元劳务费满足地离去,这笔钱可以满足他吃六顿他最喜欢的酸汤猪蹄……可以吗?
   
      无我之境。看新闻联播,我经常思考人生:胡老师肯定不会说,请大家紧密团结在以我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为什么?有些话,就是需要从特定的人嘴中说出来,反过来也是这样,有些话,就是不能从特定的人嘴中说出来。回顾一下,刚才我说了几个形容词,热诚、潇洒等等,这些字眼,它的主语永远不应该是“我”。所谓品质,它的主语也最好不要是“我们”。一家媒体,如果口口声声说自己多么有品质,或者就像一个人,老是对我们提起他读过什么书,去过哪些国家,认识什么名人,又买了多少昂贵奢侈的东西,想通过这些来佐证他的品味,可我们怎么能相信他是一个有品味的人呢?各位同行都志存高远,想做一些有品质的新闻,做一家有品质的媒体,没问题,老实闷头去做就行了,读者和市场自有公论。如果非要反复提醒我,或逼着我承认,贵报多么有品质,那么,即使您和我这么说了,也只能说明说这些话的人,都没有品质。
   仔细瞅上头的英文翻译……
 

2007年6月14日

有关品质 已经有 2 张纸条儿了

  1. 发伟 说:

    很认同这几点,我和做新闻的好朋友聊天时,认为新闻应该有下面几点,差不多和你的几点相对应:
    1。媒体要有立场
    2。有独家内容
    3。有人物和故事
    4。语言平实简洁
     
    和张立宪同志探讨一下业务:)

  2. Wang 说:

    翻译的好!但是我比较纳闷的是:不知哪本字典上查“干”会给个“fuck”的英文翻译。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