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无力者有力 让悲观者前行——《南方周末》1998年新年献词

  迎着新年初升的太阳,让我们轻轻地作个道别,说一声:“再见,一九九八。”
  回望逝去的365个日夜,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证明“我是一个记者”。
  透过记者的眼睛,我们现场目击了朔州假酒荼毒生灵的惨祸;
  透过记者的眼睛,我们奋力传递了昆明“铲除恶霸”的呼喊;
  透过记者的眼睛,我们仔细观察了中国电信反垄断的艰难进程;
  透过记者的眼睛,我们忠实记录了亿万军民战胜世纪洪水的巨大勇气和抗争精神……
  有人说,人在履行职责中得到幸福;
  也有人说,履行一项职责时总会感到是在还债,因为它决不会令我们自己非常满意。
  记者所履行的职责,何尝不是对公众的一种“还债”——
  他要告诉人们世界上发生的新闻,
  他还要告诉人们新闻背后的真相。
  对于这样一项职责,我们当然时时力有不逮,但我们愿意为此而竭尽全力。
  植物的生命要靠它的绿叶显示,新闻的生命要用它的真实担保。
  面对世俗的力量,
  尽管生命有时也会显得脆弱,尽管我们也不都总是那么坚强,
  但是,我们决不苟且于虚伪和庸俗,决不。因为我们深深懂得,尊严是人类灵魂中不可糟踏的东西。
  读者也许还记得伐木工人的最后一个劳模吧。为了寻找他,以便寻找长江上游水土流失的真相,我们的记者排除了“报喜不报忧”的地方干扰,翻山越岭,穿过一个又一个伐木点,终于找到了生病住院的主人公,这位老伐木工发自内心的忏悔,为“寻找长江的伤口”留下了最真实的言说和最切肤的痛。
  我们的许多报道,就是不断发现和不断寻找的结果。
  记者的眼睛不仅仅为发现事实寻找真相而睁开,记者的眼睛也常常被真情打动,而轻轻闭上。
  在东北灾区,滔滔洪水已退,漫漫严冬将临,迎着刺骨的寒风,一位大嫂对我们的记者悠悠地说了一句:“我们需要什么?太多了,国家哪帮得过来,今年灾情这么普遍,自己苦点都没啥……”言者毫不经意的话语,却令闻者心头一热,久久为之发烫。
  面对如此重灾巨创,柔弱之躯内蕴藏的宽厚与善良,谁说不是一种坚强?
  也正是人民所固有的善良和坚强,唤起我们一种不可摧毁的希望。也只有那些曾抱住几块脆弱的木板,在狂风暴雨的急流中颠簸过的人,才能体会到一个晴朗的天空是多么的可贵。
  告别一九九八,回访我们报道过的新闻,作恶多端的孙小果终于被一审判处死刑,身心俱疲的改革者董阳终于在他乡找到知音,而中国电信也终于开始降低消费者们抱怨已久的不合理收费……这就是世道人心。
  是的,希望从来也不抛弃弱者。希望就是我们自己。

2005年6月21日  丢张纸条儿吧

沈颢给莫小丹的诗和墓志铭

  莫小丹,广州人,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1998年开始插画创作,曾为《南方周末》、
《城市画报》、《21世纪经济报道》、《书城》、《这一代》等报刊杂志提供插画。
     2004年7月16日,作为沈颢的妻子的莫小丹还是去了。愿所有的痛惜佑她安寝,愿神
保佑她在另一个世界一切安好。

      沈颢给莫小丹的墓志铭——
  

      一睡不起

  一个人,在桃花上睡去
  在桃子上醒来,又睡去

  另一个人,离开秋天
  来到冬天,刚刚梦见春天

  

      在我的灵魂将要起程
  到它该去的地方
  请用你温暖宽容的手握着我的手
  它承蒙着如此心满意足的关爱
  足可以冲出了云霄化作一颗新的恒星
  闪烁的星光转诉今生不及奉还深情
  (上图左页配文,莫小丹写于离开前一两个月,诗中有生命即将离去的预感。)

  芬芳早已远去了
  下一个花期将会来得很晚
  在筋疲力尽的时候
  张开每一个毛孔,把痛苦流放
  让希望随着时间的根须生长

  傍晚,在医院的阳台上

  一切是多么的难以言说啊
  晚霞麻醉了天空,铁鸟撕开了昼夜

  如果记忆的细胞只能存活七天
  我们该重复哪些行为呢

  准备好了吗?看我的嘴形
  那是命运浓缩成的哑谜

  为什么总是要面临选择
  哪怕是那么微小的日常用语

  温暖的词,更温暖的词,穷尽一生
  就像一根针线,缝起生活的伤口

  而完美的事物总是被省略
  那么多的花开,那么少的果实

  这是多么地难以理解啊
  赞美烫伤了心灵,闪电击昏了上帝
    

     (在莫小丹离开四五天前,她与沈颢在病房的阳台上聊天。然后,沈颢写了这首诗。)

     

2005年6月21日  丢张纸条儿吧

毕业纪念册

    六月,又到凤凰花开的季节。校园里流传着这样的老话:凤凰花开两季,一季迎新,一季送旧。这一季,我是旧人。

    邮箱里放着毕业纪念册的信息收集表格,薄薄的几张纸,填满了厚厚的四年。就用这些零碎的留言来开张若若安的房子吧,同时纪念在康乐园,若若安的美丽理想和爱情。

大学里最疯狂的事:

    曾经正午时分,爬上珠海校区图书馆顶楼的冷却塔,站在珠海中大最高点,顶着12点的阳光,大声朗诵北岛的诗歌。一个人。特别单纯地,只是想一个人读诗。于是晒了2个小时,带着满腔视死如归的激情爬下来,敷了N久晒后修复面膜……

    曾经连续通宵,每天看着鱼肚白的黎明天空进入梦乡,然后和大家一起起床上课。为了痛不欲生的GRE,为了烦不可耐的申请流程,为了电脑上、书桌前、试卷上,认真写下的“美利坚梦想”。成功的时候,也终于知道,其实太多的事情,只要想,就一定可能。

    曾经在广州的一个学期,保持几乎每周回珠海的记录;在香港的一个学期,保持每两周回广州的记录;歧关车路的巴士票,港澳通行证的海关印章,载满了思念也载满了丰收的爱情。感谢若若,让爱情,铺满我们走过的每一个角落。

大学的最大收获:

    在珠海,宁静的月夜和草香弥漫的通宵课室,找到了美丽的爱情;在广州,爱拼才会赢的凡人天堂,学会了拼搏和坚持;在香港,东方好莱坞的梦幻之都,明白了其实梦想就近在眼前。大学四年,最大的收获或许就是明白了一个道理:百折不挠地相信一件事情,总有一天,它就会实现,爱情和理想都一样。

大学里最遗憾的一件事:

    小时候的幻想里,经常出现那些舞台上的青春面庞,还有诗歌一样优美的语言。那是话剧,是我对大学校园最憧憬的部分。很遗憾自己最终没能在康乐园成为话剧的一份子,希望研究生时可以圆梦吧,呵呵。

大学里最感谢的人:

    感谢若若,把我带进一个意料之外的惊喜;感谢214505,还有岭南人,让我在找到家一样的大本营:)

 一句话留给岭南:

    感谢岭南,带给我不一样的眼界和思考,让我在新的起跑线上,看到更清晰的未来和梦想。 

一句话总结大学生活:

    回头看看那些四年来不算懵懂也并不太清醒的道路,才发现多少东西,以为自己满足的,却仍然不满足,以为自己失落的,却并没有留下太多遗憾。也许在青青康乐园,得得失失都是难能的赐予;也许有一天物是人非,我们却还能珍藏这些赐予,沿着记忆,回来……

心中最动人的中大:珠海的通宵课室,午后三点的伍舜德的阳光,歧关车站……

梦想: 梦想走遍世界的各个角落,以各种方式与世界和生活交流。

 

 

2005年6月21日  一张纸条儿了已经

最近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