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陈升


《一个人去旅行》
你说要一个人去旅行

但是归期却没有约定
亚得里亚海边风中的吉他声
你说你带着苍白的回忆
却谢谢能与我相逢
我怕你在异乡夜里孤独醒来
要拒绝两人单调的生活
想要寻找自由
迷信了爱情
就迷失了我自己
你就这样 离开吧 抛弃吧 他乡的旅人
你就那样 离开吧 抛弃吧 一个人生活
你说要一个人去旅行
眼里藏着一朵乌云
知道你藏不住秘密
天空就会飘着雨
你说你带着一本日记
却不想再拥有回忆
我怕你在异乡孤独的醒来
要拒绝两人单调的生活
不想再随波逐流
迷信了孤独
就软弱的抛弃了我的等待
你就这样 离开吧 抛弃吧 他乡的旅人
你就那样 离开吧 抛弃吧 让我孤独生活
你就这样 离开吧 抛弃我 孤独的旅人
你就这样 离开我 抛弃我 让我孤独生活
我想要一个人去旅行
但愿归期会有约定
每个人都在问我
是否可以找到自由的你
亚得里亚海边他乡的人和风中的吉他声
我怕你一个人在异乡孤独醒来
我会带着你回来

2010年8月23日  3 张纸条儿了已经

过程

一月,你还没有出现
二月,你睡在隔壁
三月,下起了大雨
四月里,遍地蔷薇
五月,我们对面坐着
犹如梦中
就这样六月到了 
六月里,青草盛开 处处芬芳
七月,悲喜交加 麦浪翻滚连同草地 直到天涯
八月,就是八月
八月,我守口如瓶
八月里,我是瓶中的水 你是青天的云
九月和十月 是两只眼睛,装满了大海
你在海上 我在海下
十一月尚未到来
透过它的窗口
我望见了十二月
十二月 大雪弥漫

——林白《过程》

2010年8月2日  一张纸条儿了已经

妞儿

给妞儿盖上被子,她踢掉了。
她用爪子捂着脸,然后把自己抱成一个球,又睡了。
我走远了,她会眯着眼睛凑过来。把她抱起来,她又要挣脱。
近了,想逃,远了,想念。
臭毛病,和人一样。所以爱她吧。
在心里,我给她一个名字。
谁也不告诉。

2010年7月14日  丢张纸条儿吧

来吧

拿起笔来
别忘记
别放弃
别怀疑
开始吧
这荒凉世界
美丽仍然扯天连地

2010年7月8日  3 张纸条儿了已经

舞踏·哀悼

“它的恩赐只有一天,悲伤的一天,喜悦的一天。啊,让它生,让它舞,直到敲响暮钟,一天的光阴,那是它的宿命,黄昏的飞翔,才是它的天堂。”
                                                              ——诗歌《蜉蝣》,Cherry Blossoms

 

       在油麻地看电影的感觉,总像是一趟旅程。叮叮当当转过两三条地铁,然后穿过庙街,白天破败晚上烟火的庙街,一个拐角,顿时安静,并排着:影院、书店、麦当劳。海报一幅幅挂着,都是地铁里不常见到的意境深远。在香港,于我,这算是个完美之地了。心心念念要搬来这里住,这么些年还是没有成功,也好,还有继续旅行的机会。
有时一个人来,有时和蚊子虫子两三个人来。用虫的话是:“一群死文艺青年”。
       这天来看Cherry Blossoms,是看完了才知道的名字,暗叹精妙。死与生,冷与爱,凄与美,伤逝与温暖,就如同贯穿全片的舞踏一样幽谧而震撼。德国的导演,日本的舞踏,在黑暗与死亡面前静默,然后迎上、深入,最后沉醉、共舞,从深渊里传递震慑人心的能量;死亡、哀悼与记忆,难道这真是两个民族灵魂深处的共鸣? 继续阅读 »

2009年10月24日  一张纸条儿了已经

摇滚到纽约

“The Boat that Rocked”的最后一行字幕结束,屏幕上的航拍图显示,三万英尺以下的陆地正是乌兰巴托。前面不远,就是一个手掌宽的太平洋。
  我真庆幸马上就要告别陆地。满眼的泪水应该掉在海里,哪怕只是象征性的。

一、
  许多人向我推荐过这部片子,小资夫妇异口同声:“齐齐打了五分哦”;开心网好友说,这是媒体人都该看的片子;老男人说,这是一个乌托邦的传说;虫子捏着我的脸说:你还没看?!快来我电脑里拷吧!
  在手忙脚乱的出发准备中,我如无意外地没有记得带移动硬盘去虫家copy这部中文名为“海盗电台”的片子。和每一次出发前一样,直到昨晚十点,我仍然在公司纠结已经写完的稿子和还没有开始的稿子,以及答应了某某、某某和某某的各种事情。十一点回到家,发现用路上时间打电话的恶果是,把专门打印的机票和资料落在了出租车上;哀求同事在公司又印一份并给我送来;十一点半打开箱子,从床底下拖出秋衣丢进去,然后是鞋子、礼物、各种充电器、各种瓶瓶罐罐、牙刷毛巾,然后是各种证件、资料、相机、MP3、笔记本。
  九月十六日到十月十六日的旅程,我带上了五本书:张北海《美国:八个故事》、陈丹青《纽约琐记》、莱维的《美国的迷惘》、潘国灵《第三个纽约》和有备无患的伟大的LP。
  香港时间凌晨一点半,行李塞满,拉上坏了一半的拉链,拨乱密码锁,扣好大背包,检查小提包里的护照、港澳通行证和两张身份证。  躺倒在床上时,嗓子疼脑袋晕,已经完全忘了“海盗电台”这回事。 继续阅读 »

2009年9月29日  7 张纸条儿了已经

丢失的细节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觉得生活里很多很多细节在离我而去,就像退潮一样。

世界变得一块一块。爱情,工作,生活。选题,稿子,饭局。朋友。朋友。朋友。
我盯着他们的眼睛看觉得开心,转过头去,却再想不起那些眼睛里的光彩。
有一段时间,我甚至很认真地担忧,自己是不是患了阿兹罕默症。
一部韩国电影里,25岁的女主角患了这种病,开始是忘记自己要做什么,忘记事物的名字,然后渐渐地,忘记身边的人,忘记家人,忘记爱人,最后忘记自己是谁,忘记为什么在这里。
她那么深爱他,却看着他叫出多年前男友的名字,因为脑海里的那场退潮无法逆转;他那么深爱她,转头掉泪,却迎面回答,假装她的前男友继续照顾她。在一个瞬间她想起来了,痛哭不止,然后决然离去。
还有什么,比丢失了记忆更教人绝望?
我一想象那感觉,就觉得掉进冰窟一般,无法抵挡地泪流满面。
艺MM以前告诉我,人的脑细胞很厉害,怎么过度使用都不会死掉,只有在一种情况下它们会离你而去,那就是“不开心”。 继续阅读 »

2009年8月20日  3 张纸条儿了已经

时光倒流

你有没有遇见过这样一个人,恩⋯⋯

和他/她在一起的时候,会觉得真实离你们很远,过去不重要,明天不重要,甚至性别都不重要。你们只是聊啊聊啊,比如八岁的时候有什么奇怪的癖好,比如白日梦的时候最荒诞的想像,比如吃一片面包的八十一种方法,比如最恐怖的梦境,比如直布罗陀海峡是什么样子,比如黑夜里的街灯总是环绕着各种飞虫,看起来好像一个独立的王国,比如这个王国里的一切⋯⋯一切并不指向任何现实的话题,你俩却在相互的默许下进行个没完,傻乐个没完,直到遇见熟人,才觉得现实回来,而身边的他/她仿佛没出现过,又仿佛已经带走了你的全部⋯⋯?

我是在被窝里看《Before Sunrise》的时候冒出上面这些问题的。 继续阅读 »

2009年8月20日  2 张纸条儿了已经

悲伤的边界

  飘散在空气里的声音是陈百强或者梅艳芳,是《偏偏喜欢你》或者《似水流年》。我的手里,是乱七八糟的创意城市稿子,是新疆越来越沉痛的画面和消息,是那篇悬而未决的北京,在我的想象里,总是写不完的北京。
  S去看电影了,乐颠颠地说那电影名叫《色迷迷》。希望这个半夜难过得在街头晃荡的孩子早一点好起来,早一点找回让人安心的“灵性与力量”。Mr.P又一次上路了,这个“去国不怀乡”的纯情浪子让自己的爱情故事风靡了整个开心网,自己仍然守着那个布满回忆纸条的孤单天地。像小美说的,我们都是浪漫的人。小美那么强硬地坚持着那些被遗弃的故事,还不是为了故事里,只要一点点温暖就可以拯救的心灵。世界很荒凉,但我们还是会爱上。或许这是同路人的宿命吧,“悲伤没有止境”,因为爱,没有终点。

2009年7月6日  4 张纸条儿了已经

这个实验原来是中大老师做的……

一位教授,用自己的学生做实验,分成两组,一组人拿着一沓子钱数着玩,另一组人拿着一沓子白纸数着玩,然后他们都把自己的手指头伸到热水里,第一组人感觉不到疼,第二组人手指被烫红了。于是教授得出结论,钱能够消除人体的疼痛感。

还是这两组,数完钱和纸之后,去打电脑游戏,游戏程序设定,这两组学生都得不到相应的配合,结果,第一组人打完游戏依然感觉良好,第二组人就觉得颇为沮丧,于是教授又得出结论,钱的作用可以取代社会认同,只要有钱,想着自己能拿到钱,你就会强大而自信。相反,如果你要失去钱财,身体上的疼痛感会更强,你的心理状态也更糟糕。

2009年6月29日  3 张纸条儿了已经

« 早先的文章 最近的文章 »